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您的生活服务帮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板打蜡

中汽中心: 发挥“国家队”实力, 当好汽车强国建设的定盘星

发布日期:2025-05-27 16:09:15 浏览:37375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40载砥砺前行,欣欣向荣。

5月25日,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成立40周年的日子。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成长与蜕变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和受益者,成立40年来,中汽中心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同频共进、同心同行。

40年间,中国汽车“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中国一跃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40年间,凭借持续深入的对外开放,中国汽车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以“中国韧性”前瞻布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并在变革与重塑中崭露头角;40年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从“中国标准”到“中国方案”,从“中国创新”到“中国速度”,中国汽车以前所未有之势驶向全球舞台的中央,以雄厚实力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汽车大国迅速崛起的实力和向汽车强国奋力迈进的毅力。

40年来,中汽中心始终坚守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的初心和“独立、公正、第三方”的行业定位,充分发挥连接政府、行业、企业、市场、用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以“国家队”的实力、责任与担当全面赋能汽车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创新链,成为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汽车强国建设的“定盘星”。

与汽车产业同频共进

擦亮“四个最”金字招牌

40年来,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飞跃发展,中汽中心一路发展壮大、羽翼渐丰。如今的中汽中心,已经逐渐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全价值链技术服务机构。

从1985年奠基,构建“一院四所”(规划设计院、情报所、产品所、标准所、检测所)的发展格局,到打造以天津为总部,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四个分中心联动的网络化布局,实现区域中心特色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再到以全球化视野在德国、瑞士、日本、泰国设立子公司及常驻办事处,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积极融入全球体系。40年间,中汽中心的战略布局和行业影响力、竞争力早已走出天津、遍布全国、辐射全球。

从政策研究到标准法规,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到产品工程开发服务,从检测测试及认证到产品测评,从信息咨询到工程设计,从新能源到智能网联,从数字化到“双碳”战略……40年来,中汽中心持续创新、前瞻布局,为不同阶段的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中汽中心提出“成为政府最认可的产业智库、成为行业最尊重的合作伙伴、成为公众最信赖的权威机构、成为员工最自豪的事业平台”的目标。让这块“四个最”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也成为每一位中汽中心人的坚定信念和持续行动。

在打造政府最认可的产业智库方面,中汽中心以政策研究、标准法规制定为核心,支撑和服务政府面向汽车产业决策施政,为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汽车强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汽中心智库支撑范围覆盖21个国家部委、51个司局、70余个处室的政策研究工作,年均落实政府临时工作及委托300余项。中汽中心在汽车行业管理、碳中和、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循环利用、产业链供应链等核心前沿领域,支撑多个政府部门工作。针对近年来产业发展趋势,中汽中心聚焦产业发展关键性问题、热点领域,市场动态与技术创新,逐步扩大智库支撑覆盖面、影响力。形成六大智库成果矩阵,报送各类成果超310期、5000余册。

标准强则产业强。作为国家、行业标准的技术管理机构,中汽中心自1988年开始持续承担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职能,是国标委下设最大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着高站位统筹汽车标准化事业的原则和目标,多年来,中汽中心持续支撑政府部门做好战略规划、体系建设、标准研制等工作,指导汽车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作为国际标准法规的协调窗口,中汽中心建设了一支高水平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改革和建设,推动汽车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重大突破。2021年,中汽中心发起设立我国在标准化领域的首个驻外机构——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日内瓦),为中国汽车参与国际化竞争保驾护航。2023年,中汽中心以标准化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支持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先进汽车标准法规合作伙伴关系”,为全球汽车产业贡献行之有效的“中国标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创新,是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中国汽车强国建设之本。在中汽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苏波接受采访时表示:“历经70余年的发展,借由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发展的百年汽车行业变革机遇,中国汽车产业正快速从汽车大国向着汽车强国迈进。中汽中心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锻造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近几年,深度聚焦纯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芯片等领域,全面推动和支撑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建立以‘国家级’科研平台为牵引,‘省部级’研发平台为支撑的产学研深入融合的创新体系,勇担国资央企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的使命责任,为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数据显示,目前中汽中心拥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1个省市级科研平台,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推动汽车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作为连接政府、行业、企业、市场、产品和用户的桥梁,中汽中心履行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的汽车消费观,同时促进企业提升汽车产品质量,为政府提供准确产品质量信息的社会责任,构建国内权威的第三方测评体系,从驾乘安全、主动安全、行人保护、消费者满意度等多维度开展测试评价,赋能汽车产品和技术水平提升。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以人为本,方能固本强基。为了打造成为员工最自豪的事业平台,中汽中心积极营造“干事者为本、干事者优先”的文化氛围,为员工的成长提供支持,“正直、公正、创新、利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以“国家队”之名

创新协同启新质

身为央企“国家队”,依托创新活力的持续释放,中汽中心的行业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不断攀升。凭借多年的积累,中汽中心所具备的差异化创新力,正成为撬动汽车强国建设的“驱动支点”。

汽车强国之路,绝非坦途。如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动荡,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大国博弈、贸易壁垒、局部冲突等相互交织。全球汽车产业也正在经历百年发展后,创新涌现、生态重塑、格局重构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汽车强国建设也进入到新的阶段,中汽中心如何彰显汽车行业“国家队”的核心功能,如何以全价值链技术服务赋能行业、引领行业?

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聚焦汽车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汽车产业也正在经历以新能源、智能网联、数智化转型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跃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身为汽车产业全价值链技术服务机构,培育和挖掘自身新质生产力,中汽中心任重道远。正如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所言:“通过协同创新,从传统业务属性的技术服务机构,向更高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竞争门槛的科技型技术服务机构转型,以自身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服务支撑汽车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汽中心责无旁贷。”

在加快培育自身新质生产力方面,近年来,中汽中心全面、深入、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协同创新,重点聚焦以“双碳”、智能网联、数字化、人工智能、氢燃料等为重点的技术攻关、模式创新,为挖掘和释放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在加快探索创新机制方面,截止到2024年,中汽中心累计立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8项,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方向、补充了新动能。与此同时,更多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效率得到了实质性提升。其中,中汽中心中央研究院的“汽车碰撞安全检测假人”项目逐步服务于车企研发,并向高铁等领域拓展;中汽中心工程院“基于电控在环仿真需求的试验装置”已经实现电控仿真试验台架的国产化替代。

独创不如众创。为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中汽中心在深化战略合作的基础上,以创新模式推动战略合作伙伴良性互动,依托全价值链技术服务优势,通过共建“技术共创实验室”等多种创新服务方式,加深绑定,实现创新效率、创新成果“1+1>2”。为了推进高效率创新协同、高水平创新合作,中汽中心围绕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金属材料、固态电池、自主CAD/CAE软件和新型储能等方向,共建五大国资央企创新联合体,构建创新新格局;中汽中心中央研究院推动整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基地正式揭牌启动,全面加强与海河实验室联合共建;中汽科技(深圳)获批国务院国资委启航企业,依托中国汽车芯片标准检测认证联盟,加快推进车规级芯片检测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创新力,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高标准打造科技人才培养高地,中汽中心深入落实央企“百-万-百万”科技人才培养工程,2024年,成功入选顶尖科技人才1名。与此同时,全面加强不同梯次的科技人才储备,锻造不同领域的科技人才链条,培育梯队人才近千人,2024年,2位首席专家再获省部级科技人才奖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近年来,国有企业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作为汽车行业全价值链技术服务机构和科技型国资央企,中汽中心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成效。其培育科技成果专业技术人才,加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面向攻关任务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假人产品和材料仿真数据化、商业化,实现从科技项目研发到工程技术应用的突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说。

以“六个提升”实现“六个焕新”

为建设汽车强国保驾护航

四秩峥嵘,继往开来。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中国汽车产业步入由大谋强、由大变强的全新发展阶段。

谈及新形势下,中汽中心如何继续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说:“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水平已全球领先,开始逐步闯入‘无人区’,发展模式也需由引进吸收转向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汽车产业更加充分发挥战略性、支柱性作用。多年来,中汽中心充分发挥标准引领支撑作用,牵头制定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发挥汽车产业第一智库作用,在汽车行业管理、碳中和、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等核心前沿领域,支撑多个政府部门工作。发挥产品检测认证安全‘压舱石’作用,布局建设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及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发起成立中国汽车芯片标准检测联盟,全面推动行业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提升。”

展望未来,中汽中心将如何继续以“国家队”的实力与担当,为建设汽车强国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对此,安铁成表示,2025年,中汽中心推动“六个提升”,即经营质量提升、增量产出提升、核心能力提升、发展水平提升、创新驱动提升、改革效能提升,以“六个提升”加快实现效益焕新、动能焕新、地位焕新、转型焕新、赛道焕新、管理焕新“六个焕新”,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自身转型和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扛起央企使命担当。

作为承上启下的“焕新提升年”,2025年,中汽中心力争实现焕新目标,以升促稳、以升提质,通过提升促焕新,以焕新面貌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确保“十五五”焕新开局。为了实现“焕新提升”的目标,中汽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全价值链协同优势。强化行业需求导向,从技术服务出发,形成资源能力综合和市场统筹协调的双轮驱动。强化行业需求响应和深度服务,加快产品创新迭代,注重前瞻新兴技术领域梳理和能力预研;压实各板块主动捕捉机遇、主动谋划、引领行业的主体责任,形成上下联动、横向配合、重点突破、多点开花的新格局。同时,锻造支撑中汽中心发展、有利于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技术服务更大幅度向战略新兴领域和新质生产力、新兴发展动能方向倾斜和聚焦。

针对几大主要板块,在“焕新提升”目标下,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中汽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把具备权威国际影响力作为标准化业务的重中之重;政策研究要进一步扩大深化研究领域布局,注重跨领域融合交叉,强化研究方向与重点课题的梯队储备,确保汽车与泛汽车、中国与国际的双举并重;测评要以汽车行业测评“国家队”的定位,促进行业进步,实现公众最信赖的目标;在国际化发展中,融入汽车产业“走出去”大局找准行业、企业的所急所需所盼,从战略高度完善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适配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紧跟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双碳”、数智化转型、人工智能等重大变革趋势,进一步有效发挥协调协同机制,鼓励探索、有序布局。

在变化中寻找定力,在纷扰中秉持初心。身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员,走过40载光阴的中汽中心,继续怀着那份持之以恒的责任与担当,犹如那颗璀璨的“定盘星”,照亮中国汽车前行。汽车强国建设,步履不停,终将一路生花。